- 本站部份图文由网上收集,所有资源仅供学习参考之用,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.如果您发现侵犯您的权益,请即时通知,本站将立即删除!--小学教学设计网
一、教材分析
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时或具有运动的趋势时会与周围的物体发生摩擦,这种现象经常会出现在学生身边:汽车轮胎与道路之间的摩擦,航行的船体与水流之间的摩擦,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。还有许许多多的摩擦现象发生在学生的周围,只不过学生没有觉察到而已。本课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对摩擦现象开展研究活动,了解什么是摩擦,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。本课教学可以分为三部分。
第一部分:研究摩擦发生的条件。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,教科书有两幅图,一幅是孩子高兴地从滑梯上滑下来,另一幅是参加汽车拉力赛的赛车在运动中,通过图来引导学生讨论:在生活中存在哪些摩擦现象,摩擦现象发生时与哪些现象联系在一起,摩擦力是一种怎样的作用力。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,体验摩擦力的存在,通过实验来发现:当物体静止的时候有没有摩擦存在;当物体运动的时候有没有摩擦存在;当物体孤立时、没有与其他物体接触时,有没有摩擦存在;当物体不孤立、与其他物体有接触时,有没有摩擦存在。从而发现摩擦发生的条件。
第二部分: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。教科书安排的内容是:在一块较平滑的木板上,放置一些不同的物体,包括质量大小的不同,材料品种的不同。将木板缓缓地加大倾斜角度,使上面的物体逐个地滑下来。根据观察到的现象,要求学生对影响物体下滑的因素,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提出看法或假设,然后,再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看法或假设。
第三部分:针对不同的情况,设计增大或减少摩擦力的方法。教科书通过一个典型事例——想办法增大或减少一个装满水的瓶子的摩擦力,来启发学生设计日常生活中需要增大或减少摩擦力的方法。
二、学情分析
在学习本课之前,学生已经认识和了解到有关力的形式、力的表示、力的种类的知识并
已认识到几种常见的力,如重力和弹力,这些将成为本节课学习的基础和铺垫。
三、教学内容
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《摩擦力的秘密》:课本第50~52页的内容。
四、教学目标
认知目标:
1、知道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,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;
2、了解摩擦力的大小既与压力的大小有关,也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;
3、知道增大或减少摩擦力的方法。
能力目标:
1、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、摩擦力的现象;
2、能够做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;
3、能够设计增大或减少摩擦力的实验;
4、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。
情感目标:
1、对探究日常生活的摩擦现象感兴趣;
2、意识到摩擦力会给人们带来好处,也存在着负面影响。
五、教学准备
1、实验材料:测力计、带挂钩的木块、钩码、干布、干毛巾、几支圆杆铅笔。
2、多媒体课件。
六、教学过程
(一)情境导入
1、屏幕出示拉人画面(一个小朋友端在地上伸出双手,另一个小朋友站着拉着他的双手在地面上滑行。)
师:同学们,屏幕上的场面你们熟悉吗?
生:熟悉。
师:这种拉人的游戏我看见很多同学都曾经玩过。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经历,思考这个问题,这个游戏在什么地面上好玩?
生:光滑的地面。
师:穿什么鞋容易滑?
生1:平底鞋。
……
师:拉着体重不同的同学滑,感觉有什么不同?
生:轻的同学比较容易拉,重的同学很难拉。
2、师: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?其实这都与我们今天准备研究的摩擦力有关系。好,今天老师就想和你们一起做一回科学家,探究一下摩擦力的秘密,那同学们想通过我们这个探究活动知道些什么呢?
生1:我想知道什么是摩擦力?
生2:我想知道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?
生3:摩擦力有什么作用?
……
3、师:看来同学们的好奇心可真强呀,想知道这么多的东西。好,我们这节课就围绕着同学都想知道的东西来探究。(屏幕出示探究目标)
(二)探究过程
1、认识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及摩擦力产生的条件。
师:刚才的拉人游戏是一种摩擦的现象,现在请同学们用两只手掌互相摩摩,两只手互接触,相互运动也叫做摩擦,你还看过哪些物体相互摩擦的现象呢?
(生说出磨刀、擦黑板写字等现象)
师:看来同学们都是有心人,能发现日常生活中这么多的摩擦现象,现在请同学再开动脑筋想一想,当这些现象发生时,它们有哪些共同的地方呢?请你们发挥小组的力量,围绕着你们刚才说的例子去分析一下。
(小组讨论)
师:哪个小组派个代表说说你们的讨论结果?
生1:我们组发现磨刀时,只有刀在磨刀石上来回运动时才会有摩擦现象,如果把刀拿起来,或只把刀放在磨刀石上不来回运动没有摩擦现象。
生2:我们组分析了擦黑板的现象,也发现只有在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和运动时才有摩擦现象的发生。
……
师:同学真聪明,通过和小伙伴的合作,分析出了摩擦存在的条件:接触和运动。
2、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?
师:接下来我们还要一起探究一下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?首先请同学们把你们找来的一些不同大小,不同种类,不同轻重的物体放在一块比较平滑的木板上,逐渐倾斜木板,(如课本50面图所示)比较它们下滑时的摩擦现象。
(学生小组活动)
师:谁来说说你们通过这个活动发现了什么?
生1:我们发现不同的物体它们下滑的快慢不同。
生2:我们也有这个发现了这点,也就是说不同的物体它们所受到的摩擦力是不一样的。
师:同学们的发现真多,那这些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?同学们可以将自己认为的可能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都提出。
生1:摩擦力可能与物体的轻重有关。
生2:摩擦力可能与物体表面情况有关。
……
师:刚才同学们都大胆地提出自己想法,但这只是我们的预测,正所谓实践出真知,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证明一下我们的预测是否正确。各小组经过讨论选择一种可能的因素,作为你们小组的假设,选择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准备的工具(测力计、带挂钩的木块、钩码、干布、干毛巾),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。
(小组活动,教师巡视与给与适当的指导。)
师:刚才我发现很多小组的同学都能选择好工具设计了有趣的实验,哪个小组的同学把你们设计的实验与结论与大家分享一下呢?
(让生边演示边说)XXJXSJ.CN更多精彩教案
生1:我们小组假设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摩擦表面
- 上一篇文章:三年级《走进植物王国》案例教学设计
- 下一篇文章:品德与生活《家人的爱》教学案例及反思
最新文章 | 精彩推荐 | |